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理论书籍 > 中医临床 > 中医内科学2
编号:10412190
哮喘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医内科学2》
     哮 喘

    【概说】

    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,哮是以喉间有声为主症,喘是以呼吸困难为主症。两者常同时发作,病因病机相似,故合并叙述。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气机升降失度所致,一般可分虚、实两类。常见于支气管哮喘、喘息性支气管炎、阻塞性肺气肿等病。

    【病因病机】

    导致哮喘的病因甚多,但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途,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:“实喘者有邪,邪气实也;虚喘者无邪,元气虚也”。外感多为实证,内伤多为虚证。

    (一)实证

    1、风寒:重感风寒,侵袭于肺,内则壅阻肺气,外则郁遏肌表,肺卫为邪所伤,以致肺气壅盛,不得宣降,因发哮喘。

, http://www.100md.com     2.痰热:饮食不节,脾失健运,积湿生痰;或素体湿痰内蕴,久郁化热;或肺火素盛,蒸液成痰,则痰火交阻于肺,宣发肃降功能失常,而成哮喘。

    (二)虚证

    1.肺虚:久病体弱,咳伤肺气,或劳倦内伤,均可导致肺气不足,而发为气短喘促。

    2.肾虚:房劳伤肾,或大病久病之后,正气亏损,精气内伤;或端促日久,累及肾脏,均可导致肾气受损,不能纳气,气逆而喘。

    【辨证治疗】

    (一)实证

    1、风寒

    主证:哮喘而咳痰,痰液清稀,兼恶寒发热,头痛,无汗,口不渴,舌苔白,脉浮紧。

, 百拇医药     治法:取督脉、手太阴、手阳明经穴为主。毫针刺用泻法,并可用灸法,以解表散寒,宣肺平喘。

    处方:大推 合谷 列缺 肺俞 风门

    方义:大椎温阳解表,合谷理气解表,列缺宣肺解表,肺俞调理肺气,风门祛风解表,诸穴共奏解表散寒,宣肺平喘之效。

    2、痰热

    主证:哮喘声高气粗,胸闷烦热,口干,咳吐黄痰,舌苔黄厚而腻,脉滑数。

    治法:取手太阴、足阳明经穴为主。毫针刺用泻法,以清化痰热,宣肺定喘。

    处方:鱼际 尺泽 定喘 丰隆

    方义:鱼际为肺经荥火穴,清泄肺火以止喘;尺泽为肺经合水穴,合主逆气而泄,水能制火,故尺泽泄肺清热以止喘;定喘为治喘之奇穴;丰隆为胃经络穴,健脾和胃,清化痰热,宣肺定喘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(二)虚证

    1.肺虚

    主证:喘促气短,语言无力,咳声低弱,自汗,舌质淡,脉虚弱。

    治法:取手太阴、足阳明经穴为主。毫针刺,用补法,酌用灸法,以补肺定喘。

    处方:肺俞 中府 太渊 太白 足三里

    方义:肺俞、中府二穴为俞募穴相配,再加太渊,肺之原穴,二穴相配,补肺定喘;足三里胃经合穴,太白脾经原穴,二穴相配补土生金,乃“虚则补其母”之义。脾气健,肺气足则喘自平。

    2肾虚

    主证:喘促日久,动则喘甚,张口抬肩,气不接续,神疲体倦,汗出胶冷,舌质淡,脉沉细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治法:取足少阴、任脉经穴为主。毫针用补法,酌用灸法,以补肾纳气定喘。

    处方:肾俞 太溪 肺俞 膏育俞 膻中 关元 脾俞 中脘

    方义:久喘伤肾,太溪、肾俞补益肾气以纳气定喘;肺俞、膻中理气宽胸;脾俞、中脘健脾胃以益肾气;关元培元固本,益肾定喘;膏育俞为人之大补穴,功可补益一身之气。诸穴共收补肾纳气,培元固本止喘之效。

    【其它疗法】

    1.耳针

    取穴:平喘 肺 下脚端 下屏尖。

    方法:轻刺激,留针20min。

    2.灸法

    取穴:肺俞 膏肓俞 脾俞 肾俞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方法:艾炷如枣核大,隔姜灸,每穴3-5壮,以皮肤微红不起泡为度。每日1次,在三伏天施灸。

    3. 皮肤针

    取穴: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,两侧胸锁乳突肌部。

    方法:依顺序轻叩15min左右,以皮肤微红为度。用于哮喘发作期,有缓解作用。

    4. 穴位注射

    取穴:夹脊穴胸1-6。

    方法:用胎盘组织液,每次取一对穴,每穴注射0.5-1ml,由上而下,逐日更换。常用于哮喘缓解期。

    5. 药物敷穴

    取穴:肺俞 定喘 膻中 尺泽 足三里

    方法:每次选3-4穴,用消喘膏(白芥子21g,元胡21g,细辛15g,甘遂12g)共研细未,用姜汁调成糊状,取少许敷穴上,胶布固定,持续敷30-60min,擦掉药膏。每10天治疗一次。, 百拇医药